联系我们CONTACT US
- 中国商品条形码中心
- 联系人:王经理
- 电话:17732605906(微信同步)
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的区别
按照商品条码编码规则,我们可以用肉眼识别伪造的商品条码,以我国通用的13位条码为例,具体分配规则是:
一、从左至右前3为编码为国家编码,国际条码组织给我国分配的编码有690、691、692693共四种。
二、从左至右第4-7数字或4-8位数字编码为厂商信息编码,与前3位的国家编码共同组成厂商识别代码。
三、从左至右第8-12位数字或9-至12位数字编码为商品信息代码,具体包括商品的名称,规格,价格等信息。
四、最后一位数字编码为验证码。
五、烟草类条码编码规则略有不同,6901028为中国烟草总公司,加上其后三位数字共10位组成卷烟厂的厂商识别代码。
条码生成器制作的条形码的印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在条形码印刷中经常会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1、不同书刊的条形码印刷尺寸有些书刊由于开本小或封面图文太多,没有足够的位置放置条码,从而随意缩小条码尺寸,最后造成条码空太小或条太细,使扫描仪器无法识读。所以,在缩小条码时,必须由书刊条码行政部门使用专用设备制作缩小码,通常只能缩至常规条码的80%。
2、条、空颜色搭配不当由于条码识读是通过光照射在条、空上的反射率不同来识读的,条码扫描设备的光源绝大部分是红光,因此,白空黑条的条码最容易识读。有些书刊为了印刷成本的降低,封面的字图只印一个颜色:红色、黄色或橙色,从而条码也印成了白底红条、白底黄条、白底橙条等,使扫描设备无法识读这些条码。当然,除了白空黑条的搭配外,也可选择黑色、深兰色、深绿色、棕色,空的颜色应为白色、红色、黄色、橙色,这16种搭配为最佳选择。
3、自行制作条码软片有些书刊条码软片丢失了,便自行制作一个条码或把原来书刊上的条码复印下来,再拿去制版,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一般自行制作的条码软片或复印下来的条码质量不合格,容易导致条码扫描设备无法识读。
4、印刷的纸张、油墨、设备选择不当在条形码中的条和空间隙很小,印刷的纸张、油墨、设备选择不当,印刷时就容易糊版,条变粗,空变细,当条宽偏差超过±30%,扫描仪器就无法识读。因此,书刊条码印刷最好选择胶印,纸张选铜版纸、胶版纸等纸毛较少的纸张,印刷时滚筒衬垫不宜过软,油墨的流动性适中,以保证不糊版。条码印刷时应保证条空清晰,尺寸准确,条宽偏差和印刷对比度在规定范围内,才能成为书刊条码印刷合格品。在印刷的软件上,Labelmx通用条码标签设计系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软件根据国际编码准则编写,A级条码质量标准,可以保证被各种扫描设备识别,可以导出矢量条码图形月设计软件交互式用,也可以直接出高分辨率图形用于菲林印刷。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的需求已经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热点和焦点话题。
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以及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农产品追溯在责任主体、政府监管两方面出现了新的特征。
现代农产品经营呈现远距离,多环节,大流通的特点,农产品责任主体不仅是生产者,还涉及收购、储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新的问题。
国务院机构改革后,食品安全监管新的构架涉及农业、食品药品、卫生等多个部门。但由于不同主管部门、不同追溯体系、不同供应链环节中针对农产品主体企业及追溯单元没有统一的编码体系,导致现有追溯系统难以实现全环节、全地区、全产品的覆盖,难以实现全国统一监管,于公众也不能实现全供应链一体化追溯。
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追溯编码及标识技术标准,用规范引领和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实现多部门监管工作无缝衔接的有效方式,符合政府部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社会公众获取安全可靠农产品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基于GS1编码体系及GS1食品追溯标准要求,探索建立一维条码与二维码相互兼容、相互补充的农产品追溯条码技术应用,从而满足农产品全供应链中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储运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及社会大众对农产品结算、质量安全追溯等的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需求。农产品追溯编码及标识对象
农产品追溯所涉及的编码及标识对象主要包括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范围的农产品追溯单元、参与方及位置。
农产品追溯单元为即将进入流通领域的预包装农产品。
农产品追溯参与方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及其供货方等。
农产品追溯位置包括农产品追溯单元交货地、农产品追溯单元供货地块等。编码原则
唯一性编码与其所标识的对象一一对应,即一个代码仅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
稳定性结合农业产业链、农产品特性等因素,编码在较长时间内稳定有效,不发生重大变化。
统一性在全球范围内统一编码,保证编码在开放领域中能够使用。
可扩展性代码应留有适当的后备余量,以适应一定时间内不断扩充的需要。
可追溯性从农产品供应链下游至上游,识别一个或一批特定的农产品单元。农产品追溯单元一维条码编码及标识
农产品供应链中,根据不同流通层级,可将农产品追溯单元分为零售单元、储运包装单元、物流单元。
零售单元是指单独的、不可再分的独立包装的零售农产品。
储运包装单元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零售单元组成的用于订货、批发、配送及仓储等各种活动的各种包装的农产品。它可由同类农产品零售单元组合而成,也可由不同类农产品零售单元组合而成。
物流单元是在农产品供应链过程中为运输、仓储、配送等建立的包装单元。物流单元是装运级别的物理单元,由农产品储运包装单元构成。如:将10箱土豆和8箱西红柿装运在一个卡车上,该卡车即为一个装运单元。
针对不同流通层级农产品单元在整个供应链各环节中不同特性,选择不同的编码方式和条码类型进行编码及标识,详见表1。表1不同层级农产品追溯单元编码及标识编码对象代码结构说明条码类型零售单元GTIN-136971234567895拟出售给终端消费者的贸易产品一维条码:EAN-13储运包装单元GTIN-1416971234567892固定重量储运单元一维条码:ITF-14orGS1-128GTIN-1496971234567895可变重量储运单元一维条码:ITF-14orGS1-128(01)96971234567895(3011)001500可变重量储运单元.含产品附加信息一维条码:GS1-128物流单元SSCC(01)069712345600000018用于标志物流单元一维条码:GS1-128注:固定重量产品通常按照销售单位定价而非按重量定价。
条形码是一种信息的图形化表示方法,可以把信息制作成条形码,然后用相应的扫描设备把其中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当前比较常见的是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
一维条码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相关的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通常为了为了便于阅读器的对准会有一定的高度。其特点是信息录入快,录入出错率低,但数据容量较小,条形码遭到损坏后便不能阅读。
二维条形码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形体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信息的应用技术,可分为堆叠式/行排式二维码和矩阵式二维码。其中,堆叠式/行排式二维码形态上是由多行短截的一维码堆叠而成;矩阵式二维码以矩阵的形式组成,在矩阵相应元素位置上用“点”表示二进制“1”,用“空”表示二进制“0”,并由“点”和“空”的排列组成代码。
二维条码弥补了一维条码的不足,特点是信息密度高、容量大,不仅能防止错误而且能纠正错误,即使条形码部分损坏也能将正确的信息还原出来适用于多种阅读设备进行阅读。
一维条码(左)和二维条码(右)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cyIdentification),俗称电子标签。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用来为各种物品建立唯一的身份标识,是物联网的重要支持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FID系统组成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阅读器),以及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其中,电子标签中包含RFID芯片和天线。其工作原理是当用户使用阅读器对物品上的电子标签进行操作时,阅读器天线向标签发出电磁信号,与标签进行通信对话,标签中的RFID编码被传输回阅读器,阅读器再与系统服务器进行对话,根据编码查询该物品的描述信息。
RFID系统功作原理
RFID标签分为有源和无源标签,有源标签采用电池供电,工作时与阅读器的距离可以达到10m以上,但成本较高,应用较少;目前实际应用中多采用无源标签,主要由阅读器发射的电磁场中提取能量来供电,工作时与阅读器的距离大约在1m左右。
条码技术VSRFID
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被称为物联网时代的物品身份证,因为它们都可用来存储物品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物品的身份,但RFID所储存的信息更多,可以作为物品的唯一身份标识。此外,两者还有很多不同:
1)条形码不具备读写功能,在已经印好的条形码上不能再添加信息;RFID标签则可被读写,RFID阅读器能与标签进行信息交流,在标签设计允许范围内修改所存信息。
2)条形码阅读器需要对印刷的条形码进行近距离对准读取,并且条形码也只支持近距离阅读;RFID标签支持更远的读取距离,RFID阅读器也不需要对有源RFID标签或无源RFID标签进行近距离对准读取。
3)RFID标签通常比条形码更坚固耐用;但是RFID标签也比条形码贵得多。
上一篇:手持式条码输入终端的原理
下一篇:金属条码的厚度有多少?
最新文章
- 四川食品条码管理的规范与保障[ 2024-11-28 ]
- 陕西食品条码制作的实践技巧与注意事项[ 2024-11-06 ]
- 浙江金属条码在特定行业中的独特价值[ 2024-11-05 ]
- 云南物流条码申请流程详解[ 2024-11-04 ]
- 微信平台生成条形码的方法[ 2024-11-03 ]
- 甘肃包裹条形码生成的技术与实践[ 2024-11-02 ]